课程导入(5分钟)
1. 简要介绍麦家及其作品《病人》。
2. 提出问题:“你认为‘病人’在麦家的作品中代表了什么?”引导学生思考。
文本分析(20分钟)
1. 分组讨论: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阅读并讨论《病人》中的关键段落。
2. 分享交流:每组选出一名代表,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。
3. 教师点评:结合学生的分享,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。
主题探究(15分钟)
1. 提出问题:“《病人》中的‘病人’象征了哪些社会现象或人生问题?”
2. 学生自由发言,分享个人见解。
3. 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,引导学生理解麦家通过“病人”这一形象所表达的生命观照。
创作实践(15分钟)
1. 分组活动:学生根据对《病人》的理解,创作一段关于“病人”的短文或诗歌。
2. 展示交流:每组选出一名代表,朗读本组的创作作品。
3. 教师点评: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,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。
课程总结(5分钟)
1. 回顾课程内容,强调《病人》中“病人”形象的深刻意义。
2. 提出思考问题:“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‘病人’?”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。
作业布置
1. 阅读麦家的其他作品,寻找其中的“病人”形象。
2. 写一篇读后感,谈谈你对《病人》中“病人”形象的理解及其对你的启示。
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,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麦家作品《病人》的文学价值,还能通过师生互动和创作实践,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。